新《三国》的演员们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争议,同类型的包括表演的过分生活化,“雷人”的白话文台词等。如曹操的一句“我爱死他了”曾引起轩然大波,陈建斌的系鞋带、插腰带、嗑瓜子、吃米饭、穿睡衣等漫不经心的小细节,也被批为“不像古人”,使观众大受刺激。
不过随着情节的进展,这些“毛病”并没毁了观众的胃口,观众们逐渐接受了放浪的曹操、阴郁的刘备、娃娃脸的张飞、“偶像”似的关羽,甚至少了点英雄气概的诸葛亮。伴随着这些人物走过三国纷乱的历史,并看出了越来越多的味道。
在 人物定位上,新《三国》弱化了人物正邪的定义,戏曲里白脸的曹操、红脸的关公混为一谈了,他们各有各的优点和不足,成为更为真实的人。起初这点让一些观众 很反感,还提出什么“尊刘贬曹”是正道,新《三国》颠覆传统人物的观点。其实纵观《三国演义》小说,本来就没有那么明显的“**划分”,曹操听说自己是 “乱世之枭雄,治世之能臣”后大喜过望,刘备则被吕布在临死前一语中的骂得狗血喷头:“世上较虚伪的小人莫过于大耳贼!”
本来小说 《三国演义》的精彩之一就在于对这些人物的***刻画和描写,从来没把谁是好人坏人当回事,而后人却辛辛苦苦地从小说中咬文嚼字地总结出许多意识形态上的 划分和区别。新《三国》对于人物的把握可谓归之正道,陈建斌等主要演员们在其中首当其功,从全剧看较好地完成了人物塑造。
新《三国》中的人物虽然不太能分出好坏,却是有特点的,这才是人物的魅力。今后观众会记住那个说话哑嗓子、喜怒瞬变、时而宽厚、时而残暴的曹操,这就够了。
当然《三国》人物中也有遗憾,像貂蝉不够艳,吕布不够酷,诸葛亮不够意气风发……这些都是瑕疵,没有较好,只有更好。
观众反应
至少不是平庸作品
新 《三国》的口碑在观众中经历了一个悄然转折的过程,这点大家都有目共睹不必细说了。一些评论人认为,该剧在开播时遭遇的恶评来源于观众的“排异反应”,这 种心理导致新《三国》播出尚不满10集时就被狂拍板砖,然而随着播出的推进,情节和人物渐入佳境,观众逐渐发现了曹操的丰富,刘备的真诚,较后大部分观众 均认可:这至少不是一部平庸的作品。